牛頭角下村,相信大家都聽聞過了吧?
今年五月,這“香港最後的徒置區”- 牛頭角下村 也難逃時代的淘汰而需要清拆了。
就在兩年前,和一群朋友來過這裡,進行了一輯名為【 屋邨遲暮 】的拍攝活動。
可是到最近大家才把當天的照片公開呢。
在一直封至今的相薄中,發現原來當日對這【 屋邨遲暮 】的拍攝活動寫下了一些感想。
趁著這個機會,一拼跟照片公開。可是修詞上當然有改正過囉! 😛
現在回看兩年前自已所拍的…和現在的一樣爛。
而且以前偏向加了很多效果… 糟糕的情況實在慘不忍睹。
請各位見諒了!
*這是這輯相片的幻燈片,試試製個玩玩,若然大家沒有與趣看相片,就看幻燈片吧。 😛
二零零七年五月七日
不知道大家有往過公共屋邨嗎?
當年我曾住過的那棟公共屋邨多年前早已清拆了。
都來不及回去看一看。
在我的記憶裡,屋村的印像是模糊的。
只有父母沒暇照顧的時候,我才會隨外婆到她家中住上一段小時候。
但住在公共屋邨裡的回憶,卻比往常的童年回憶來得深刻。
童年時代,我是一個很頑皮的小孩子。
【 誰來與我捉迷藏 】
記得當時住在同一樓層的小孩子都會經常在走廊遊玩捉迷藏、「飛拖鞋」、踢球、用橡皮圈來玩槍戰。
最好玩的莫過於最挾窄的廊間用力地往牆踢球,讓皮球在牆間瘋狂回彈形成『波子機』。
【 我們的足球牆 】
與當年曾住過公共屋邨的朋友都素有同感,
這既長又窄的走廊,就是在大家的小時候留下很多快樂回憶的遊樂場。
除了這些,還有一些零碎的回憶。。。
當年每天放學回家時,總會被鄰居的公公婆婆獎給糖果。
甫看完“閃電傳真機”,鐵閘外傳來踫踫的皮球聲,
住鄰舍的志民和大B又開始在走廊間踢球了。又把別人門口的“地主爺”踢翻了。
跑來跑去玩了一身熱汗,嗅到廊間一陣陣飯香,雙腳就自動朝家門處跑。
端午節,一束又一束的粽子吃不完,吃過陳太太的特製咸肉粽,
再吃過黃婆婆的家鄉鹼水粽,還不及家裡外婆造的龍舟粽配砂糖美味。
中秋節,在家中看到街上到處都是紅紅的橙龍,自已卻跟阿超在梯間“煲臘”。
姐姐卻在牆上用燒完的火柴寫上中秋節的祝賀語句。
【 那年煲臘很熱鬧 】
這個月的零錢到手了,再往樓下的士多處買冰棒吧。
吃完木棒上有圖可有獎品喔!
。。。
現在有很多人都會把公共屋邨看成一個人口雜亂的地方,
廊間不安全,經常聽到鄰家發生家庭爭執,晚上回家陰深恐怖的云云。
也許現在的公共屋邨確實如此,畢竟時代變遷了,人與人之間的隔膜越來越厚了。
彼此即使只是身處彼鄰卻不願有太深的交流,因為大家都害怕在這關係中被傷害。
所以現今鄰居的相處之道就是各自回家後把門戶關上,彼此保此神秘感,即使踫見也得避免。
這個社會,已似是向“自閉”的方向前進,再也不回頭了。
所以對我來說,這將近被清拆的“牛頭角下村”,最值得紀念的。
不是因為它是香港最後一個徙置區,也不算是什麼集體回憶。
對我來說,這即將隨著時間巨輪而消逝的“牛頭角下村”,
是標誌著在香港的在公共屋邨裡人與人之間曾經是充滿人情味的地方。
完
-----------------
最後,敬希各位愛攝之士,大家若心想去牛頭角下村拍照留念,請大家而不滋擾別人為大前提。
畢竟有很多老住客是希望安靜地與陪伴他們四十年的地方道別。
請各手下多多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