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Macbook Pro ( Early 2011 )

Macbook Pro Early2011

吸血鬼又出招了!
就在昨天,Apple 的2011年初版 Macbook Pro 宣佈正式推出,相比起舊型號的,除了CPU的性能有所提昇外,還有萬眾期待的新 I/O 傳輸技術 Thunderbolt ( 即是 Intel 的 Light Peak )。

Thunderbolt (Light Peak) 其實是 Intel 在2009 年發表的一種新式通用匯流排系統,主要用途是用於電腦和其他裝置的連接(I/O)。目前的 Thunderbolt 的頻寛速度為 10Gbit/s ( USB 3.0 的頻寛是 5Gbit/s )。

加上 Intel 希望在2020年時將 Thunderbolt 提升到 100Gbit/s,意即統一及取替現行的匯流排裝置。比方說,未來我們只需要使用一條 Thunderbolt 的光纖線,就能夠把所有電腦的週邊器材都連接在同一連接埠內; USB, Firewire, PCI Express, HTMI 等等都將被其取代。

加上 Light Peak 是以光纖來作數據傳輸,所以電腦的影像也能使用 Light Peak 的連接埠作輸出裝置,而這功能也正正在這 Macbook Pro 中啟動了。

從三種不同尺吋的Macbook Pro 的側面擴充版面可以看見也配備了 Thunderbolt 的連接埠,眼見其實和舊有的 Mini Display Port 連接埠並沒有不同。

其實Apple 暫時是小試牛刀地把 Thunderbolt 技術主要應用在顯示傳輸上,但倘若市面上有支援 Thunderbolt 的外置硬盤或週邊器材面世時,這個 Thunderbolt 連接埠也是同樣兼容的。(只是暫時還未知道怎樣把接口轉成 Mac 的 Mini Display Port 接口而已)

.

Side Panel of Macbook Pro Early2011 (13')

Side Panel of Macbook Pro Early2011 (13″ )

Side Panel of Macbook Pro Early2011 (15')

Side Panel of Macbook Pro Early2011 (15″ )

Side Panel of Macbook Pro Early2011 (17')

Side Panel of Macbook Pro Early2011 (17″ )

 

.

而據Engadget的測試也証實,一個5GB左右的檔案,不消數秒就傳輸完成了。而播放未經壓縮的HD影片,也能夠使用600-700MB/s 的速度下在線轉輸播放。看來這一系列支援 Thunderbolt 的週邊產品也將會在今年面世。( 據悉外牌外接硬盤LaCie已正在生產使用 Thunderbolt 技術的外接硬盤了 :cyclops: )

就Ryan自已而言,我甫一看見新MBP推出的新聞後,就馬上登上香港的Apple官網查看價錢了。 :drool:

雖然話說是HKD$9088,可是我相信很少人換新電腦時會選擇買最低的型號吧。加上Ryan現時的MBP是15″,再把2.2GHz 的CPU換成2.3GHz.. 加上Antiglare的屏幕和必備的AppleCare 後… 哇!!! 超過2萬!! 我還是看看罷了! :X-P:

可是老實說,即使不是這種價錢,我也不打算購置這一台MBP (送我的話我不抗拒喔)。 主要是因為我想要的下一台手提電腦使用固態硬盤,而現時的固態硬盤乃然非常昂貴,加上 Thunderbolt 的週邊還少的可憐的關係,下一款的MBP會否加入USB3.0還有變數。反正MBP的更新最少一年也會有兩次,那我就不用急著換電腦了。 :smirk:

還有的是…下個禮拜 iPad2 就會正式公佈呢… 我還是把錢存好比較明智… :drool:

.

圖片來源 : 香港 Apple 官方網頁 ( http://www.apple.com/hk/ )

部份資料來源 : Engadget ( http://www.engadget.com/2011/02/24/macbook-pro-early-2011-with-thunderbolt-hands-on/ )

One thought on “New Macbook Pro ( Early 2011 )”

新增公開留言…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