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2015年的短片習作 《妒》

領銜主演:劉思琦 Kayze | 陳頌欣 Joanne
主演:Thomas Liu

監:Kenny Yee
編:Kenny Yee
導:Ryan Cheng

攝影:Ryan Cheng | Cemanta Soda
燈光:Kenny Yee | Thomas Liu
收音:Kenny Yee
化妝:Joanne Chan | Kayze Lau
剪接 & 調色 & 混音 :Ryan Cheng

11944994_10206001975661740_1409856449_n

前言

首先必需要和每一位組員致歉
後製的時間太長(13個月,當然不是無間斷)
無可否認是我個人經驗問題導致我差不多花了大半年的時間來處理音聲項目
令大家的期待冷卻了,非常抱歉。

先提一下,這次片中每一位都是不收分亳,全憑熱血相助來完成的。
在這種世道下,還有人肯不望回報地請假,花足一天時間來拍片,我很感謝大家信賴,給了我這個機會。

當然花了這麽長時間才完成也是因為感到壓力的緣故,難得大家的心血,我絕對不能馬馬虎虎地完成。

前期計劃

還記得最初和Kenny討論拍什麽故事時,我們一口氣地創作了一堆無里頭故事,然後才給女主角Kayze挑選。
雖則故事大綱是完整的,可是劇本卻是在拍攝的前幾天才真正完成。在這種倉猝完成的劇本下,當然有很多甩漏。

所以真正的劇本其實應該是當日的演員不停地排練下真正完成的。

在選角上,Kayze原本就是主角的不二之選,其他的角色除了第二女主角(奸角)和攝影師之外,本來還有「老師」、「同學」和「攝影師助手」等配角。當然,到最後跟本找不到這麽多人肯來拍,即使是找人拍個奸角都難,何況其他配角。
最後,臨時才通知原本請來客串老師一角的Joanne,換成了一個重戲份的重要角色,現在想起真的是百般地為難了她。可是要是時光倒流再選角的話,我一定也選Joanne來當這奸角,因為她認真的演技,令我眼前一亮。[/cs_text][x_raw_content]11171681_679029308910530_148947094_o

至於擔當「攝影師」一角的,我們只想到讓Thomas來當就是最好,為什麽?喜歡囉!
當然,之前提到,找人當配角已似是哎契第一樣,找男角就更加難。

拍攝

拍攝器材:
BMCC x1
BMPCC x1
Carl Zeiss 50mm f/2 x1
Carl Zeiss 100mm f/2 x1
Carl Zeiss 21mm f/2.8 x1
Atomos Shogun x1
24’x12’ LED x2
小型LED x1
Tripod x6
FH-350 Fluid head x1
Bento S4 Fluid head x1
Zoom H6 + TR2 x1
monopod x1
ND filter x 2
Battery x N
牛油紙 x N
電線一大堆

道具

化妝盒
忘了。。。etc

以上的就是這次拍攝的清單,看似很少東西,但總重量應該超過了60磅。
大部份的重量都是來自電池和腳架,攝影機和鏡頭的配備都盡量輕量化,跟焦器等等都通通放下,可是仍然是重得離譜。
早上把背包和行李夾帶出街時只有一種烏龜在爬行的感覺。還記得拍攝結束時,拿着一大堆東西去坐公車的那種疲憊感,非筆墨能形容。

製作論功

在初期計劃分工時,二攝的位置一直令我很苦惱。
只用一台攝影機的話,恐怕不夠時間把所有鏡頭拍下,而且連戲方面也會很容易有偏差。
但若然要我兼故兩台機的話,我只怕會有點吃不消。

幸好Soda的出現,令我可安心地拍攝。
這次拍攝是我和Soda的首次見面和合作,
初時也曾擔心過,會否合不來,可是直接合作過就明白,拍攝角度取向有所不同,反而是好事。
Soda的加入,令當日的流程快了很多,也令我當日臨時修改劇本時可無後顧之憂地思考。
*第二場Kayze在做model job的場景,近8成都是soda拍的。
11926793_10206002868124051_1801331955_o
不得不提,這次的燈光造得很出色,算是歷來最好的一次
Kenny絕對最大功勞,加上他本身還要擔當着收音和場務的重責,Multi-task的能力堪稱馬戲班表演的程度了。
還記得當日拍到一半,他已經累到沒法說話,雙臂也累得難以舉起收音咪了。
可是仍然不懈地把所有工作完成,所以第一等戰功絕對要歸他。
Thomas 臨時借出兩支大LED也是一大功勞,要不然拍出來的人物就不會這麽立體了。

11201458_679032058910255_1675049432_o-2

11127139_10205098199027889_1625665358_o

後製

這次的後製主要只用Adobe Premiere和After Effect。
以前的話我多數都會用Final Cut Pro X的,因為和Mac的顯咭也很夾得來,其實用FCPX的進程應該會更快。
可是呢,若然需要使用上rotoscope等等工具的話,還是Pr和Ae比較好。
我不說的話應該會沒有人發現,在影片中其實有很多鏡頭都有收音咪入鏡的情況,要把它P走可花了我一整天的時間。

在調色上,因為這次的片源都是ProRes HQ,初期主要是用DaVinci Resolve作correction,但後來覺得口味不太夾,所以後來再用了Pr內的調色。
Adobe 進入了CC 2015版後的調色系統都有了很大的進化,要是肯正正經經地支援 AMD的GPU的話就更好了。

海量的片段和音軌,我大概花了兩星期才整理好。
iPad版的Slate board 沒有好好地發揮功用,每段分開了的影片和音軌我還是要逐一配對才能繼續使用。
聲畫配對方面至現在我還未找到任何解決方法,希望有大神看到會來幫忙解答一下。 orz

在2015年年中,片其實早就剪好了。
螢幕快照 2016-05-25 下午5.57.26

我的阻滯其實是為影片作配樂和音效,對我這種不懂音律而且左右聽力不均的人來說,這真是很困難的項目,但音聲卻尤其重要。

若然要說影片是有靈魂的,畫面是三魂,聲音就是七魄。

聲音正正影响着整部片的氣氛部份。
什麽時候用什麽配樂,什麽時候下音效,什麽時候靜音等等。
即使做得不夠好,也不能夠馬虎了事,
可是往往就是因為找不到對的音效而停了下來,一停就停個多月。
去尋找合適的音效。

而這次的音效大部份都是保留原聲的,因為同樣

可是經過這幾天不停「食」音效library入腦後,再有同類情況,應該不會再拖這麽久。
而且玩音效原來也會上癮的,現在我不時都會找些事物,錄下它們的聲音。

撞擊的聲音
摩擦的聲音
被掐的,被按… 等等

在沒有配樂的場景,音效就完全主宰了整個環境的氣氛。
一個場境裡,聲音像layer一樣一層一層地叠上一看似很容易,可是要把它們混和一起又是另一種學問。
哈哈
感到很快樂

新增公開留言…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